
權威 鮮活
文化 創新
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(簡稱“柳鋼”),一艘緊跟鋼鐵工業發展潮流,向海行進的鋼鐵巨輪。經過60多年的積淀,柳鋼已發展成為我國華南、西南地區乃至泛北部灣經濟圈特大型的鋼鐵聯合企業
“我的眼睛就是尺!”今年的北京冬奧會上,昔日的短道速滑冠軍王濛憑借這句話火出了圈,一時間,“眼睛帶尺”成為了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的代名詞。而就在最近,有人告訴記者,柳鋼煉鐵廠也有一雙“帶尺的眼睛”,無論在高爐內部還是百米高空,它都能精準“捕捉”,迅速“鎖定”?!罢嬗羞@么神奇嗎?”帶著心中的疑問,記者決定去實地尋找這雙眼睛。
左眼“火眼金睛”,捕捉肉眼看不見的“煙火”
3月25日,當記者驅車來到煉鐵廠西部噴吹樓附近時,遠遠就看見自動化室技術員黃云招手呼喊:“快看,你想找的其中一個‘帶尺的眼睛’就在你頭頂!”
記者立即朝天空望去,順著技術員手指方向,只見一個高約30米的煤氣放散塔屹立在高爐旁。煤氣放散塔是均衡煤氣管網的一個重要設備,但眼前的這座放散塔從外觀看并無特別之處。
正當記者疑惑之時,黃云已操控一臺航拍器飛行至高空。透過航拍器屏幕,記者看到距放散塔不遠處的一個高爐圍欄上,安裝著一個白色的探頭,正好對著放散塔?!澳闱?,這就是你要找的眼睛,你別看它就像一個普通的探頭,他可有火眼金睛哩!別著急,接下來帶你去一個地方你就全明白了?!?/p>
帶著好奇,記者跟隨黃云走進煉鐵廠自動化室。剛一進門,一處倒映在墻壁上的投影吸引了記者的目光:畫面的一邊是天空下煤氣放散塔的實時畫面,而畫面的另一邊,淡藍的天空變成了深藍紫色,看似尋常的放散塔頂端,竟冒出金黃色的“煙氣”。
明明方才肉眼都看不見這些“煙氣”,難道那個白色探頭是紅外熱成像儀?
面對記者的疑問,自動化室主任林鋒揭曉答案:這是煉鐵廠參與研發的國內首套“煙火智能成像監測預警系統”,該系統運用偏振成像和AI自主學習技術,通過攝像頭就能精準捕捉到肉眼看不見的“煙火”。林鋒一邊介紹一邊指向投影屏幕,“攝像頭捕捉到的‘煙火’視頻直接傳輸到后臺系統中,系統集成的深度學習算法統計分析,推算出當前氣體燃燒效率和氣體燃燒趨勢,并將數據結果實時顯示在系統前端界面,你看,溫度越高,金色煙火的顏色就越鮮艷,說明放散塔正在安全運行?!?/p>
談及開發該系統的初衷時,林鋒向記者坦言,前幾年出現過“煙火”熄滅了但沒能及時發現,導致該生產區域煤氣濃度異常。自從2021年煉鐵廠使用了該系統后,實現了對“煙火”安全化、無人化監測?!熬退闶怯暄?、霧霾等極端天氣,這對‘眼睛’也能夠‘穿云透霧’。若出現趨勢異?;颉疅熁稹?,系統會發出聲光報警,工作人員就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,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中?!绷咒h說。
右眼“空中制導”,“插翅”巡檢不放過任何死角
采訪中,林鋒笑著告訴記者:“‘煙火智能成像’只是煉鐵智能化融合安全體系其中一部分,你要尋找的另一個‘帶尺的眼睛’也在空中!”
在林鋒的帶領下記者走進煉鐵廠“莫朝興勞模創新工作室”,只見三名技術員正對著一臺航拍器展開“頭腦風暴”。
“這不就是航拍器嘛,莫非另一只眼睛就是它?”面對記者的質疑,技術員龍逸蓮沒有第一時間回應,而是驅車帶著記者回到煉鐵廠生產片區。此時正值中班交接,廠區道路上職工來往如織,在無人機手張才偉的操控下,無人機緩緩穿梭于道路上空,可令記者驚奇的是,無人機抓拍鏡頭下職工的姓名、廠牌號、所在車間等信息竟清晰顯示操控屏幕上。
“這就是煉鐵廠另一個‘帶尺的眼睛’?!饼堃萆徃嬖V記者,2021年初,煉鐵廠敢于突破,創新運用“無人機智能識別巡檢系統”,成為柳鋼首個將無人機投用于安全信息人臉識別的單位。
“復工復產、疫情反復等因素讓煉鐵廠面臨更大的安全、防疫壓力,于是我們組織技術人員自主研發人臉識別系統,實現對職工和外委人員信息提交注冊、人臉識別、身份證識別等功能?!饼堃萆徑榻B,通過無人機捕捉到人臉特征信息,接入煉鐵廠自主開發的識別程序,將人臉信息通過后臺超腦進行人臉圖像匹配。若匹配成功,該人員的個人信息會回傳至無人機操控端屏幕上顯示,如姓名、單位、工作起止時間,甚至特種作業證、安全交底(培訓+登記)等情況也將“秒速”呈現。
“目前這套系統已收集了3233個相關方人員信息數據,經過自動甄別和嚴格審查,對備案的作業人員的信息進行核實,未來我們也將培養一支無人機隊伍,形成一個無人機集群,讓安全由天入地,覆蓋整個煉鐵廠,保護施工人員?!饼堃萆徴f。